小鹏汽车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技术> 正文

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市场化应用还有多远?

发布日期: 浏览量:2596

导读:在充电和换电两种技术路线快速发展的同时,一种新的充电方式正在试图走出实验室,加入市场应用大军。近日,沃尔沃官方称,正在与合作伙伴一起,在城市使用环境测试车辆的无线充电功能,并预计3年内应用。

事实上,不少车企都瞄准了无线充电这一领域,如去年华为就公开了一项名叫“一种无线充电车位泊车推荐方法及系统”的专利。智己L7宣布支持11kW无线充电功能。大众、丰田、一汽、吉利、比亚迪等国内外主流车企也纷纷开启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和布局。

在政策层面,2020年5月中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4项国家标准,为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撑。不过,虽然车企布局无线充电技术也有几年时间了,但目前来看,这一技术要想真正大规模应用还尚需时日。

一、车企纷纷布局无线充电

“哥德堡绿色城区让我们能够在真实环境中测试激动人心的新技术,并对其进行长期评估,探索在未来进行推广的可能性。我们将与多家优秀合作伙伴共同测试新型充电技术,这是探索未来汽车充电方案的绝佳途径。”在沃尔沃汽车研发负责人MatsMoberg看来,无线充电是未来充电方案的绝佳途径。

据了解,“哥德堡绿色城区”战略计划为沃尔沃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试验区。这项无线充电技术只需充电车辆停在嵌入道路中的无线充电装置上,即可自动启动充电功能,驾驶员无需下车,操作方便快捷。其中,车载360°全景影像让汽车与无线充电装置轻松对齐。无线充电功率可超过40kW,充电速度堪比50kW直流快速充电桩,比接线的11kW交流充电桩快4倍左右。事实上,早在去年,沃尔沃汽车就参与发起了“哥德堡绿色城区”计划,旨在到2030年实现交通零排放。而探索更好的充电解决方案是沃尔沃电气化战略的重要组成。

要完成电气化转型,必须解决充电问题已经成为车企的共识,也因此,很多车企都在牵头推动新充电方案的探索和应用,这其中就包括无线充电技术。不仅沃尔沃,大众、丰田、宝马、一汽、吉利、上汽、比亚迪等国内外主流车企均已开启了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和布局。

在我国,甚至有新上市的车辆宣告具备无线充电功能。如早在2021年智己汽车的品牌发布会上,智己汽车就高调宣称智己L7将配备11kW大功率无线充电功能,1小时可以充10.5度电,NEDC工况下大约可以行驶70~80公里。可以说,中外车企在无线充电领域展开了一场技术竞逐赛。

在车企加大无线充电技术探索力度的同时,产业链上下游的供应商也在加快该领域的技术储备。去年,与吉利联合开发无线充电技术的华为,公布了一项名为“一种无线充电车位泊车推荐方法及系统”的专利,该专利内容显示,车辆进入停车场时向停车场上报本车信息,停车场服务器将车辆信息与预先存储的无线充电车位信息对比匹配,综合判断当前停车场是否存在可用充电车位。若检索出有多个可用充电车位,则会选择出最佳车位,并将前往最佳车位的路径和入库方式推送至车端。据称,该项技术可被应用于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二、离市场化应用还远

“目前,无线充电还处于示范应用阶段。”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从目前的技术水平看,无线充电尚未成熟到大规模市场应用阶段,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商业模式层面都处于探索阶段。

快电联合创始人于翔认为,虽然无线充电具有不错的发展空间,但目前在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功率问题。“目前,有些无线充电功率可以达到7~15kW,某些实验室里甚至可以达到60kW,但这相对于充电桩而言还有一定差距。而且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市场化应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于翔说。

此次沃尔沃的无线充电测试之所以引发全球关注,充电功率的提升是一大亮点。相对于智己L7此前宣称的功率达到11kW,沃尔沃测试的功率则是40kW,技术有了很大提升。但总体而言,无线充电与充电桩充电功率相比还有不短的距离。而且,无线充电同样受制于电网的供给能力等限制条件,要想大规模市场化推广还有很大的难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峰从无线充电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层面,分析了无线充电落地的障碍。他认为,从交通应用的角度出发,无线充电基础设施的铺设要在不破坏既有路面等基础设施的前提下进行,而目前的主流无线充电技术很难做到这一点。也因此,他正在带领团队展开相关技术的研究,以期为无线充电的应用解决来自基础设施方面的障碍。“各方都在加快无线充电相关技术的研发,以期能尽快扫清市场应用障碍。”李峰说。

于翔还表示,要想更好地实现无线充电,还需要智能驾驶、无人驾驶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无线充电系统芯片并不是全车覆盖,无线充电要想和车辆精准对接,顺畅地实现充电,尚需要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功能的帮助,人类驾驶员很难做到精准无偏差的100%对接。而目前的智能驾驶、自动驾驶功能还没有达到与之完全匹配的程度。

三、充电可展开更多探索

仝宗旗告诉记者,业内围绕充电技术展开了很多探索,包括无线充电、移动机器人充电等在内的自动充电等多种新充电模式,且都在不同领域进行着商业化应用的探索。如移动机器人充电,在某些不允许建设充电桩的地下停车场,实现了“桩找车”。于翔认为,电动车辆的能源补给需要多元化发展,如果能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无线充电将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

值得关注的是,包括无线充电在内的多种充电模式的探索已经得到政策支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要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

今年初,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也提出,要推进无线充电、自动无人充电等新技术研发。无线充电已经进入国家规划和管理部门的视野,这为其未来发展创造了可能。同时,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也在推进中。

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我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4项国家标准,无线充电的技术要求、性能要求、功能要求、安全要求、通信协议、测试要求及试验方法、互操作性要求及测试方法、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方面都已经有了明确规定。可以说,标准先行,为无线充电的大规模市场应用扫除了障碍。正如于翔所言,待无线充电技术突破后,其或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汽车报

版权说明:“雷竞技中国”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作品侵犯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

文章标签:

本文网址://www.dupstech.com/newsshow-1518.html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