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特点,可以用“供给受到约束,消费仍有空间;新能源车倍增,出口汽车暴涨”16个字来概括。
一、前言
上半年汽车工业保持平稳增长,受芯片影响,三季度产能发挥受阻,四季度供给略有好转。
2021年中国车市呈现“前高后低”,一季度的大幅增长缘于上年同期基数过低;从三季度开始,出现芯片供应短缺加重及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市场持续走低,连续4个月降幅维持在两位数;进入四季度,随着供应紧张局面有所缓解,降幅收窄至一位数,但仍高企。尽管年底有翘尾,仍面临较大压力,芯片供应短缺致使2021年中国车市存在130-140万辆的减量。
数据显示,1-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17.2万辆和234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和4.5%,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增长0.5%和1.5%。可以看到,自10月以来,汽车市场月度产销环比持续增长,总体呈现一定回暖迹象。
在国家一系列加强能源供应保障、稳定市场价格等政策措施下,电力供应紧张情况有所缓解,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制造业景气面有所扩大,非制造业总体保持稳定恢复。汽车行业努力克服芯片供应紧张、散点疫情爆发、政策法规调整等影响,产销形势总体略好于预期。综合判断,全年中国车市新车销量将达到2610万辆,同比增长3.1%。
在汽车市场逐步向好背景下,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二手车、出口各细分市场具有如下特征。
二、“乘用车”稳中有升
2021年1-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887.9万辆和1906.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9%和7.1%,增幅比1-10月均回落1.7个百分点。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7%和1%,降幅比1-10月分别收窄0.6和0.9个百分点。预计12月乘用车产销量有望延续环比增长势头,预计全年乘用车销量2130万辆,同比增长5.6%,其中豪华车与中国品牌是两大亮点。
1-11月,国内生产的豪华车销量完成311.2万辆,同比增长19.5%,高于乘用车累计增速12.4个百分点。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系统性恢复、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汽车消费者对品牌、品质、服务等汽车附加属性更加关注,供需两端共同作用下消费升级趋势愈加明显,首购和换购人群购置高档车型比例不断增加,中国乘用车市场的消费结构越来越显著地体现出往高端化发展的特征。豪华车市场的快速扩容,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稳步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840.6万辆,同比增长25.1%,市场份额达到44.1%,比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
长安汽车集团1-11月销量突破200万辆,同比上长17.7%
在整体产销仍处下行的当下,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的持续增长无疑令人振奋,这与自主品牌积极响应市场,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不无关系。在乘用车市场由增量向存量转变过程中,包括长安、吉利、长城、上汽、一汽等在内的主流自主品牌不断开拓中高端市场阵地,领克、魏派、红旗等独立中高端品牌向上突破,在产品整体的外观造型、内饰设计、智能化配置以及配套的服务体验方面逐渐超越传统合资品牌,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同时,自主品牌在新能源细分市场布局较早,宏光mini、比亚迪汉等车型凭借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控强势入场,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也快速崛起,整体的产品技术实力、市场需求把控能力、渠道力积累方面均占优,而一些中低端的企业、车型将逐步被市场淘汰。
另外,2021年1-11月厂商库存减少23万辆,相较历年1-11月库存减少幅度偏大,形成连续四年强力去库存的特征。2021年1-11月的渠道库存相对减少57万辆,较2020年的1-11月去库存20万辆的缺货压力仍巨大。
三、“商用车”回落明显
商用车在2021年前半年市场增势较好,从月度数据来看,商用车上半年保有量净增量已经接近于上年全年的水平。下半年呈现出30%-40%的下滑。这主要是由于提前透支销量造成的,由于国六切换,加速了以终端优惠来换取销量。货车、客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商用车产销429.3万辆和442.9万辆,同比下降9.1%和5.3%,降幅比1-10月有所扩大。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继续回落,货车产销均呈下降,降幅比1-10月小幅扩大。
新能源商用车是一大亮点,1-11月累计产销分别为15.4万辆和15.2万辆,累计同比增幅分别为56.5%和54.5%。
12月20日,上汽红岩杰狮H6充换一体纯电动牵引车斩获“年度新能源车”称号
但由于2021年总体商用车市场需求减弱,预计全年商用车销量480万辆,同比下降6.4%。
2021年1-11月,1-11月,货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383.4万辆和397.7万辆,同比累计下降11.5%和7.3%。在1~10月基础上,降幅继续扩大。
在货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型货车产量小幅下降,销量保持较快增长,其他三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均呈下降,重型和微型货车降幅更明显。
其中重型货车累计销量133.47万辆,同比下降11.6%,创近5年同期增幅新低。原因是由于近年来重卡市场增速过快,加上今年7月1日全面进行国六切换,导致上半年国五重卡热卖,销量攀升到一个新的高峰;而货运量对车辆的需求并没有增加,这就使得本来就“车多货少”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单车利润进一步降低。另外,各地房地产市场投资增速进一步下降,很多地方的基建工程也不能按预期开工,导致对重型自卸车、搅拌车等市场需求也大幅度减少。
1-11月,客车市场产销分别完成45.9万辆和45.1万辆,同比累计增长分别为17.3%和16.9%,增幅继续收窄。在客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型客车产销呈较快下降,累计销售4万辆,同比下降16.7%;中型客车产量微增,销量略降,累计销售3.9万辆,同比下降0.5%。轻型客车保持快速增长,累计销售37.2万辆,同比增长24.5%。原因是,新能源客车进入”低补贴“时代,减缓大中型客车市场的需求。
四、“新能源”爆发增长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入爆发式增长新阶段,已由过去的以政策驱动为主转向了市场驱动。私人消费占比大幅提升,市场渗透率显著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由原来的政策单轮驱动向政策和市场需求双轮驱动转变。
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2.3万辆和299万辆,同比均增长1.7倍。市场渗透率达到12.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0.4万辆和24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1.7万辆和5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4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均完成0.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0%和16.0%,预计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
12月23日,赛力斯、华为联手打造的智能豪华电驱SUV—AITO问界M5 正式发布,率先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可与其他智能终端无缝流转,打通“人、车、家”之间的壁垒
亮点之一:2021年以来,传统车企纷纷加速电动化转型,在纯电动方面,主流的传统车企大多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子品牌,并布局高端智能电动;在混合动力方面,主流的传统车企多数布局了新一代的混合动力架构,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具有竞争力的混合动力产品。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轮驱动,为传统车企加速实现电动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宏光MINI成为引爆并拉动市场需求的黑马。而B、C级高端市场在消费升级趋势拉动及以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等为典型的有竞争力产品的共同助推下,实现高增长。
亮点之二: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的不断推进,也为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从技术路线来看,新能源货车主要以纯电动为主,占比93.7%,客车方面也以纯电动为主,占比97.5%。从应用场景来看,公交市场新能源渗透率最高,城市物流车增长最快且潜力最大。
亮点之三:受益于新能源市场销量的持续增长,动力电池产业增长迅猛,行业高景气度延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安全性需求逐渐回暖,重新回归企业电池布局战略,除比亚迪全面布局磷酸铁锂刀片电池战略外,特斯拉先后在Mode 3、Model Y车型布局磷酸铁锂版本。2021年前11月磷酸铁锂电池其动力电池装机量的份额已由2019年的32.1%提升至42.3%,增长潜力巨大。
五、“二手车”持续提升
202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车保有量达到2.92亿辆,二手车析出率6%,为二手车市场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基盘。
1-11月全国累计交易二手车1596.69万辆,同比增长26.38%。其中,基本型乘用车共交易962.11万辆,同比增长27.46%;SUV共交易177.62万辆,同比增长48.18%;MPV共交易92.01万辆,同比增长25.47%;交叉型乘用车共交易36.56万辆,同比增长21.26%;客车120.44万辆,同比增长9.86%;载货车132.78万辆,同比增长12.99%。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预计2021年二手车市场规模将接近1700万辆;品牌认证二手车、经销商的优势将逐步凸显,并抢占重要市场,未来如何锁定车源,提升服务水平将是各市场参与者的重要关注点。
2021年,国家在汽车流通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继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之后,2021年8月,商务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二手车交易登记跨省通办 便利二手车异地交易的通知》,加快形成二手车交易全国统一大市场。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优化二手车转移登记,规范二手车销售管理,大力发展二手车经销业务,全面打通二手车市场堵点、痛点的相关政策,一旦措施出台,将为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二手车的流通将会和新车的流通一样便捷,进而为新车消费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推动整个汽车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二手车跨区域流通性显著增强。一方面受取消限迁政策影响,国三及以下标准车型市场得到释放,实现区域流通;另一方面,2021年国四、国五标准车型在二手车的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60%提升至82%,是拉动市场异地流转比重提升的中坚力量,而且国五标准车型仍旧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21年上半年,国六标准车型异地流转比重41.4%,虽然仅占据1.5%的市场份额,但未来随着国六标准车型逐步进入置换期,国六标准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将进一步带动二手车市场流通性的增强。
六、出口快速增长
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增长态势,加速驶入海外市场,连续数月刷新历史纪录。
数据显示,1-11月汽车企业出口179.3万辆,同比增长1.1倍。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42.7万辆,同比增长1.2倍;商用车出口36.6万辆,同比增长77.0%,预计全年出口有望超过200万辆。汽车出口延续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逐步恢复、国内供应能力稳定,以及新能源汽车出口爆发增长等多重利好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发达国家汽车产销受阻带来的市场缺口明显
汽车行业产业链链条比较长,对企业相关配套各方面要求比较高。我们国家产业体系比较完整,配套能力比较强,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很多国外企业在物流、生产供应和链条方面都遇到很多问题。中国在疫情防控方面,在全球范围做得是比较好的,国内生产秩序、生活秩序维持得较好,有利于生产稳定运行,确保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是中国新能源车的世界竞争力大增,特别在微型电动车取得突破,对东南亚的微型电动车出口暴增
2021年的主力新能源乘用车出口强势增长,既有特斯拉的中国基地的大规模出口的促进,也有上汽等中国自主品牌主力车企对欧洲出口的暴增,推动中国汽车出口进入新的电动车出口优势。
三是中国汽车海外根据地建设
中国车企出口从以出口贸易起步,逐步加快KD组装和合资建厂等方式实现海外增长。绝大部分主力自主车企在海外建设基地,乃至研发体系,确保产品设计和适应性改进符合当地的需求。如上汽通过与泰国正大集团的合资在泰国成立合资公司,产品进入东盟市场。吉利收购马来西亚宝腾等项目股权,获得KD出口的稳定市场。
四是中国不断改善海外贸易关系推动汽车出口。
近两年中国汽车建立了南美的智利等国家的大规模出口。以人民币结算的出口带动了更好的出口贸易环境。近期美元代表的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巨大,消费者认为囤货肯定比存钱好,购车热情高。中国产品的销售表现超强。
七、2021汽车行业新政
2021年是个难得的调整恢复期,中国汽车工业展现出惊人的活力,成为全球车市少有的正增长地区。这主要是得益于我国政府为促进国内车市良性发展,颁布了不少新的政策,其中涉及新能源、智能汽车、燃料排放、限购指标等多领域,对整个市场产生了积极影响。
1、继续扩大汽车消费
1月初,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宗消费、重点消费,更大释放农村消费潜力,商务部等12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作为国民战略性、支柱性产业,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更是重中之重。
具体来看,主要包括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改善汽车使用条件以及优化汽车管理和服务三方面。其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作为核心目标,内容有优化汽车限购措施,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指标,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村居民购买3.5吨及以下货车、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对居民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汽车并购买新车,给予补贴等等。
正是得益于这一系列的促销费政策发力,2021年国内汽车消费进一步打开,对整个社会发展起到非常积极作用。
2、严控新增汽车产能
3月份,江苏省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于切实加强汽车产业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通知》指出,江苏省出现了个别新能源汽车项目违规建设生产,整车企业产能利用水平低下或闲置产能规模较大等问题。
事实上,不只是江苏存在产能过剩,从全国水平来看,2017年至2020年,国内汽车产能利用率一直在持续下降。
为了调整当前产业状况,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开展对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调查工作,并要求地方发改部门上报项目信息、建设进展等相关情况。
与此同时,工信部约谈7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要求限期整改存在问题,工信部的上述做法,可以视为国家劝退和鼓励新能源车企重组,各地新能源汽车新建投资项目将会趋严收紧,落后产能将会加速退出。
3、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标准
2月20日,工信部组织制定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强制性国家标准(GB19578-2021)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计划于202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关部门将车型燃料消耗量的评价体系从基于整备质量分组的阶梯式变更为基于整备质量的直线式。此外,该标准还规定了燃用汽油或柴油燃料、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的M1类车辆今后一个时期的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
在业内看来,《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是我国汽车节能管理的重要支撑标准之一。标准发布实施是落实《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汽车产品节能减排、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支撑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4、新版“双积分管理办法”
工信部、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积分比例要求,同时调整了新能源乘用车的积分计算方式, 2021年-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18%。按照该比例要求,基本能够实现“到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4.0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车产销占比达到汽车总量20%”的规划目标。
另外,修改积分计算方式,弱化续航里程的权重,变为综合考虑整车续航水平、整车电耗水平、电池能量密度对积分的影响,有助于结束新能源行业盲目求追续航里程,引导行业企业更加注重规模化的生产效益。
5、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
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关于调整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有关要求的公告》指出,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PN限值)6.0×1012个/千米过渡期截止日期,由2020年7月1日前调整为2021年1月1日前。2021年1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的国六排放标准轻型汽车,PN限值应符合6.0×1011个/千米要求。也就是说在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之后,低于国六排放标准的新购车辆将不被允许注册登记。
不过,2021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的只是国六a,是一个过渡阶段,最为严苛的国六b排放标准,则要等到2023年7月1日才会全面实施。
此外,北京、上海、广东、深圳、重庆、天津、山东、山西等多个省市,在2019年、2020年便已经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所以此次受影响的,是那些没有提前实施的省市,以及二手车市场。
6、新能源汽车补贴变化
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和发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0年基础上退坡20%。
也就是说自2021年1月1日起,在非公共领域,纯电动乘用车单车补贴的基准变为1.3万和1.8万两档,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含增程式)为0.68万元。
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在新试验方法标准下的补贴技术要求,有条件的等效全电续驶里程应不低于43公里;电量保持模式试验的燃料消耗量(不含电能转化的燃料消耗量)与《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中对应车型的燃料消耗量限值相比应小于65%,电量消耗模式试验的电能消耗量应小于同整备质量纯电动乘用车电能消耗量目标值的125%。
7、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
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
公告明确提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是指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式),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工信部、税务总局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实施管理。2020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继续有效。
免征车辆购置税是国家延续对新能源汽车财税政策支持的体现,不但能够减低消费者的购车成本,还能够保持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8、二手车销售增值税征收率下调
根据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二手车经销有关增值税政策的公告》,从2020年5月1日起到2023年12月31日,从事二手车经销的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二手车,由原按照简易办法依3%征收率减按2%征收增值税,改为减按0.5%征收增值税,税率大幅降低,有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那些规范经营的大型经销商集团“入市”发展。同时,也会引导中小型企业走向规范化。
从长远来看,新政也有利于二手车交易市场未来的健康发展。因为新政策的出台,将会加快改变二手车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税负不公、经营主体弱小、交易规模小且呈现碎片化、信息不透明和行业诚信缺失与无序竞争等状况,激发二手车企业积极性和释放市场活力,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9、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工信部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基于以下5个要素对驾驶自动化等级进行划分: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持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或纵向运动控制;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同时持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车辆横向和纵向运动控制;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持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中的目标和事件探测与响应;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接管;驾驶自动化系统是否存在设计运行条件限制。
自动驾驶技术是整个汽车行业公认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关注焦点之一,《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的制定,为后续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类标准的出台提供有力的支撑,也为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应用落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
10、电动车强制性国家标准
由工信部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电动汽车安全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三项强标以我国原有推荐性国家标准为基础,进一步提高和优化了对电动汽车整车和动力电池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三项强标顺应了国家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总体方针路线,也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也为各大主机厂和供应商在研发生产的时候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上述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2021年汽车产业的规范化与市场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换道超车的关键时期,政策的有力引导,能够让整个市场实现平稳度过。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加合理完善的汽车政策也将优化用车环境,享受更好的汽车生活。
来源:重庆汽车工程学会 作者: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