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汽车座舱系统除了显示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是车内监控系统的发展,这个脉络比较多,我先写一点东西来初步整理一下思路。
从驾驶员监控系统Driver monitoring System到车内人员监控系统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然后再到车内整体环境的检测,整体来看主要是由两大块的驱动因素,首要的还是安全,全球每年有上百名儿童被父母拉在车内而导致人身安全问题,在夏天如果把娃不小心忘在车里,这是极度危险的的密闭空间短时间内温度就能达到60℃,很容易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法规因素:
针对这个,Euro NCAP宣布,从2022年开始,将开始对儿童车内遗留检测(child presence detection)打分,“这种功能可以检测出一个孩子独自留在车内,并向车主或紧急服务部门发出警报,以避免中暑死亡。”
●消费需求:
在这方面,特斯拉引入了Cabin Overheat Protect,专注于儿童(和宠物)安全。在汽车关闭的情况下可将汽车保持在安全温度数小时,除了车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之外,中控显示屏还会显示车内目前的温度,让路过的人知道他们不需要担心车内儿童(和宠物)所处的环境。
因此不管是法规还是面向消费者,这个领域在未来是一个必须要存在的功能。
▲图1.车内监控系统的内容
一、法规和技术
如之前所说的,Euro NCAP将推进OMS车内人员监控系统,在欧洲销售的新车要想在2022年开始获得五星评级,现在就要开始部署OMS的功能,再往前推一步就是Occupant Sensing Systems(OSS)对于车内乘员的感知系统。全球范围内已经的开发,主要针对原有车门及座椅传感器基础上,增加依靠视觉(摄像头)或雷达传感器来检测后座上是否有人。
▲图2.DM将成为标配
▲图3.车内监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扩展功能集
要解决车内生物识别的方案,其实有很多种思路,最早或者最简单的其实基于物理信息,也就是基于座椅传感器,类似安全带的报警系统。然后扩展开来,基于座舱的驾驶员监测的摄像头,从驾驶员监控向全座舱监控延伸,扩展成为整个座舱监控的摄像头,当然在里面也可以把毫米波雷达加到里面去,或者用红外的LED接近检测的方案导入到里面去。
●摄像头:
好处是可以由座舱的大算力芯片对舱内的情况进行系统性检测。
●毫米波雷达:
安装在座舱内的车顶位置,可感知整个座舱的所有区域、探测目标并对其进行高精度分类和生物特征的监测。雷达可提供深度感知,透过柔软的材料,比如覆盖在儿童身上的毛毯和其他类似遮挡物。
●IRLED:
这个也比较简单暴力,缺点是较贵。
▲图4.不同的技术方案
▲表1.不同方案的对比
二、产品组合
也正是因为有了挺复杂的产品组合,我的理解,这个领域可能也是座舱视频输入的最大需求,也就是原有的座舱板子都是围绕视频输出的,这个领域导入各种功能以后,也需要大算力GPU来进行检测。
▲图5.基于不同传感器的组合效果
大陆很有意思做了很多的概念设计:
○全部集成在一起,把IR LED和摄像头集成,其中2 Box的方案我理解在以后只要输送给座舱域控制器就可以了,4 Box这个好像有点更没必要了。
○集成在仪表或者显示上面,这个也是光学器件大整合的一种方式。
▲图6.不同的集成模式
小结:
围绕车内和车外,我们发现感知和计算的方案以后可以把车辆做的非常智能,它可以知道更多东西,也能让我们做更多的工作,车内监控的普及速度可能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来源:汽车电子设计 作者:朱玉龙